0513 85630000
ENGLISH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不锈钢丝绳的生产流程
2025-09-26

 不锈钢丝绳的生产流程是一个涉及冶金、金属加工和精密制造的复杂过程。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:原料准备(拉丝)、绳股捻制和合绳与后处理。

第一阶段:原料准备 —— 从盘元到钢丝

 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较粗的不锈钢原材料加工成符合要求的细钢丝。

 原料(盘元):

 生产始于采购不锈钢“盘元”,即热轧而成的卷状不锈钢圆钢,材质通常为304、316、304L、316L等。其直径较大,一般在5.5mm以上。

 预处理:

 机械除锈:盘元表面有氧化皮,需要通过机械方法(如反复弯曲)初步去除。

 酸洗:将盘元浸入酸性溶液(如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),彻底清除表面的氧化皮和杂质,露出洁净的金属表面。

 涂层(润滑载体):清洗后,在光洁的盘元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石灰或硼砂作为润滑载体。这层涂层在后续拉丝中能吸附润滑剂,减少摩擦。

 拉丝:

 这是将盘元通过模具孔强行拉拔,使其直径减小、长度增加、强度提高的冷加工过程。

 粗拉:首先进行多道次的粗拉,将直径快速减小到中间尺寸。

 中间热处理(再结晶退火):拉拔过程中,钢丝会因“冷作硬化”而变硬变脆,需要退火来消除内应力、降低硬度、恢复塑性,以便继续拉拔。退火在保护气氛(如氢气)中进行,防止钢丝表面氧化。

 精拉:经过退火后的钢丝再进行精细拉拔,以达到最终要求的直径和强度。这个过程对模具精度、润滑和速度控制要求极高。

 成品热处理:

 拉丝完成后,根据客户对钢丝性能(如强度、韧性)的要求,可能需要进行最终的固溶处理,使钢丝达到最佳的综合性能。

第二阶段:绳股捻制

 将多根合格的钢丝围绕一个中心捻合成“股”。

 捻股:

 将一定数量的钢丝(如7根、19根)通过捻股机进行捻制。

 中心一根钢丝,周围环绕着其他钢丝,以特定的捻距(螺旋的节距)和捻向(如右交互捻“ZS”)捻合在一起,形成一股坚固的螺旋结构。

 第三阶段:合绳与后处理

 这是将多个股与绳芯组合成最终钢丝绳的步骤。

 合绳:

 将若干股(如6股、8股)围绕一个绳芯捻合成绳。

 绳芯是钢丝绳的关键组成部分,其作用是:

 支撑股:保持钢丝绳的圆形截面和结构稳定。

 储油润滑:减少内部摩擦,延长寿命。

 增加柔韧性。

 绳芯可以是纤维芯(FC,如剑麻、合成纤维)、金属芯(WC,如独立钢丝绳芯IWRC)等。不锈钢丝绳常用不锈钢丝绳芯或无棉绳芯(如聚丙烯芯)以防腐蚀。

 后处理:

 稳定化处理(预张拉):对合好的钢丝绳施加一个接近其破断拉力60%-80%的张力,使其内部应力均匀,“定型”结构,减少使用初期的结构性伸长。

 润滑: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和最终成品上,都会使用专用的润滑剂进行润滑,以减少磨损和腐蚀。

 检验与包装:

 最终检验:包括直径测量、破断拉力测试、捻距检查、外观检查、材质证明等,确保产品符合标准(如GB/T、DIN、ASTM、JIS)。

 包装:通常卷绕在工字轮或木轮上,加以防护,避免在运输和储存中损坏。